在省国资委的真情帮扶下,边境苗乡牛马榔村脱了贫、变了样。

2014年,以苗族为主、少数民族占比达87.06%的马关县夹寒箐镇牛马榔村,贫困发生率高达52.88%。那时的牛马榔村,只有通往镇上一条硬化路,村民出行,晴天满身灰、雨天一身泥,住所主要是土坯房、杈杈房。

如今的牛马榔村,装了太阳能路灯、通了硬化路,全村17个村民小组全部通动力电,广播电视网信号覆盖率100%,网络宽带覆盖村委会、学校和卫生室,标准化卫生室配上了3名持有《乡村医生执业证书》的村医,200人以上或10名党员以上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,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.82%。

“如果没有对口帮扶,牛马榔村要实现脱贫可谓难上加难。”牛马榔村党总支书记陶春学介绍,从2015年9月对口帮扶牛马榔村以来,省国资委直接投入扶贫资金975万元,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合计超过2500万元——对全村227间房屋进行加固提升;挖通、拓宽、硬化、修缮村内和入户道路超过40公里、入户路603条,安装太阳能路灯230余盏;铺设4.9公里水管、兴建改善一批水利设施,解决了4个自然村、294户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,17个村民小组全部通自来水,水量、水质、取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均达到规定标准;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了全覆盖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因贫失学辍学情况。

“省国资委对口帮扶投入的资金,是牛马榔村实现‘两不愁三保障’的基础,更是牛马榔村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迈进的种子资金。”马关县扶贫办主任邓金波说。为保障牛马榔村经济可持续发展,省国资委全额出资成立了马关县牛马榔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,并投入资金490万元,购买能繁母牛163头,租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土地29.2亩,建成一个3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和一座象草种植基地。经过两年多的探索,牛马榔村肉牛养殖业逐步形成了丰富增收方式、扶持致富带头人、促进村集体经济、带动相关产业的“四位一体”发展模式。

牛马榔村肉牛养殖合作社成立以来,共收购贫困户犊牛90头、收购青贮饲料(玉米和象草)1200余吨,为贫困户提供7个稳定务工岗位和若干临时务工岗位,累计为贫困户增收超过110万元。“预计在未来3年,肉牛养殖合作社可以为农户累计增收超过500万元,最终成为牛马榔村脱贫致富的支柱性产业。”省国资委驻牛马榔村扶贫工作队队长、第一书记李晓文说。牛马榔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厂厂长王兴快介绍:“合作社目前已经带动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,养6头以上能繁母牛的农户目前有八九户,养得好的贫困户一年能卖七八头小牛,年收入可达五六万元。”

肉牛养殖合作社还带动了饲草种植业发展,牛马榔村是种植象草的理想之地,经省国资委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商议决定,优先发展天幔和上幔龙两个自然村的象草种植产业,并在天幔自然村租地19.2亩,建成象草种植基地,保证了饲料的自给率。在做好养殖的同时,省国资委还结合牛马榔地区气候优势,加大热区作物扶持,投入扶持资金11万元,对种植澳洲坚果、砂仁进行补贴。

目前,牛马榔村种植澳洲坚果1100亩、砂仁1500亩、香蕉3000亩。同时,省国资委开展产业道路维护,保障香蕉及时出地,拓宽收入渠道。(记者 李继洪)
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代表魅力马关,如有侵权,请本站联系删除。